setting

“一抓准”和“一口清”绝技

书名: 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张秉贵 作者:刘锋 字数:67066

  卖糖果“一抓准“的绝活儿,最出名的就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能做到这样,当然是练出来的。

  一个出色的售货员,首先得是一个出色的“人肉称重器”。

  不管卖什么,都有个“手感”,顾客说要多少,就能准确无误地拿多少。否则,多了得减秤,少了得添秤,来来回回地,可就苦了排队的顾客!

  为了追求“一秤准”,不同行业的售货员各有各的招儿!

  “领导为了加强咱们组,把张秉贵同志调来了。”在糖果组的欢迎会上,组长向大家宣布。

  张秉贵明白领导调他到糖果组的意思,也懂得组长现在说的“加强”的分量。糕点组取得的辉煌成绩,张秉贵在其中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糕点组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勃勃生机,从大的方面看,还存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问题。在张秉贵和糕点柜组之间,是“一花”和“百花“的关系,在糕点组、糖果组与整个百货大楼之间,何尝不是“一花”和“百花“的关系呢?

  张秉贵也很清楚,这里是另外的业务,到底能不能干得出色,怎样干好新的工作,他的心中还没有底儿。组长说完了,掌声平息下来了,张秉贵恳切地说:“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新的学习机会,也请大家多多帮助。”

  组长说:“你是老售货员,两组业务大同小异,没问题。”

  张秉贵没有放过这个“小异”,糖果有上百个品种,百货大楼糖果柜组的品种也有近百种,这些糖果五光十色,产地各异,和从前的糕点几乎没有共同点,要说售货,可以算是“小异”,要说“商品知识”,可谓“大异”,他决心从头学起。

  到糖果组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秉贵发现这里的顾客比糕点组要多,常常围满柜台,甚至排起长队。他认识到,如何节约时间加快售货速度,是糖果组改进售货的关键。可是在售货过程中,张秉贵发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顾客要求急,自己也力求快,但有的顾客往往是轮到购买了,却又拿不定主意,售货员只好端着秤盘等候,这样就会耽误不少时间。针对这个问题,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在接待第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购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这样一来,张秉贵要多费很多口舌,但由于有了顾客的配合,售货速度却提高了很多。张秉贵认为,只要能为顾客节约时间,自己即便累一些也值得。他的工作方法弓I起了小组内外的重视,在小组会上,张秉贵介绍了他的方法,全组人都仔细倾听他的发言,对这种售货方法十分认可,张秉贵的这个工作法带动了许多同志。“我们只有珍惜顾客时间的义务,没有浪费顾客时间的权利!”成为糖果组内外传诵的名言。

  珍惜顾客的时间,为售货员们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更是张秉贵售货过程中发自内心的一种理念。

  一次,在售货时张秉贵看到排在后面的一位顾客连连看表,神情紧张,他便主动打招呼:“那位同志,你有什么急事儿吗?”原来这位顾客要赶火车,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了。于是,张秉贵对排在前面的顾客们说:“排在前面的同志能让一让吗?这位顾客着急赶火车,先给他拿了,很剛给大家拿,我尽動口快速度!”赶火车的顾客连声道谢。张秉贵说:“您别谢我,要谢,就谢谢大家,这是大家的支持呀!”这位顾客买了几种糖果满意地走了。张秉贵看看表,用了两分钟,他想,能不能再快一点儿呢?

  为了再快一些,张秉贵把每次拿货归纳为六个环节:问、拿、称、包、算、收,他想每个环节上的时间节约了,售货速度自然就会加快。于是,他就在每个环节上动脑筋、挖潜力。

  称糖果需用的时间,伸缩性很大。有时一抓差不多,几秒钟就可以。有时抓少了,添秤;抓多了,减秤;减多了还得再添,添多了又要再减,反复几次,用的时间就会超过一分钟。于是,他下决心练习“一抓准“的本领。每天早来晚走,反复苦练,抓了称,称了抓。各种糖果的形状不同,重量不同,要想一把抓到接近需要的分量,全凭眼力和手感,要做到确实不容易。张秉贵的苦练很快有了成效,很多时候能一把抓准,即使差点儿,也就是添减一两块糖的事情,这手绝活使他声名更大了,他还被誉为“眼是天平手是秤”。

  百十种糖果品目繁多,价格也不一样。售货时如果没有记准价格,就需要回头看货架上的标签。张秉贵发现,每回头一次,大概需要3秒钟的时间,如果以每个顾客购买3种糖果计算,耽误的时间就是9秒。根据一段时间的统计,他得出一个数字:一天接待的顾客数在400人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天浪费的时间就接近一个小时,一年就浪费300多个小时,这要耽误多少事情呀!他又下决心,要牢记各种糖果的价格。从此,每天一有空,他就背诵糖果的价格。晚上,回到宿舍后,他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背诵糖果价格当中,年过半百的张秉贵,尽管记忆力有所减退,但他硬是以顽强的毅力把糖果组经营的近百种糖果的价格背熟了,卖糖果时再也不用回头看标签了。

  记住了各种糖果的价格,售货的速度明显快了,效率提高了,节约了顾客的时间,顾客更满意了,张秉贵却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顾客并不是规规矩矩买整斤的糖果,购买数量也不限于一种,算账也很烦琐,遇到购买零碎、品种较多的顾客,消耗的时间也很长,他又发起挑战,目标是“一口清”。业余时间,他就钻进数字王国。他制作了一张表格,列出各种糖果每斤每两的钱数,他按照自己的方法练习心算,算完后,再用算盘检验,一遍遍检验,误差越来越小,不久就彻底甩掉了算盘。即便是顾客购买的不是整数斤两,购买几十个品种,他也能一边称糖果,一边心算,在递出商品的同时,报出应收款数额。这种“一口清”的本领,同样节约了顾客的时间。

  一位顾客在张秉贵的柜台前买糖果,这位顾客报出了四种糖果,有的要二两二,有的要三两七,凑起来恰好一斤,张秉贵按照顾客的要求逐一称好,动作干脆利索,然后客气地问:“您还需要点什么?”

  “不要别的了。你不是一口清吗,多少钱?”顾客说。

  张秉贵随口回答:“两块零七分。”顺手递过一把算盘说:“您买的数量零一点儿,我是心算的,请你再复核一下好吗?”

  这位顾客一推算盘说:“您往这儿瞧,我都算好了!”他摊开左手,手掌心有四行圆珠笔迹,总数正是张秉贵报出的价款。顾客接着说:“咱们是同行,我是副食店的,看了报上报道你的'一口清',有些不信,所以过来证实。您真不简单,我算服了!”

  张秉贵为顾客争分夺秒的精神,常常使顾客感动,也得到顾客的主动配合。有次,一位四川口音的顾客,要买几斤什锦糖。张秉贵称好后,顾客打开旅行包说:“不用包了,就倒在里面吧!”张秉贵问:“您这糖是带回家乡的吧?”顾客点点头。张秉贵说:“您想为大家节省时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过,四川比北京热,糖果闷在旅行包里容易融化、发黏。”说着迅速加了一层蜡纸把糖包好,顾客非常感谢,张秉贵说:“这是应该的。我们努力求快,还要尽量崎您这样带走,我们才放心。”

  节假日,商场比平日更忙,顾客也在各柜台前排起了长队,张秉贵越忙越精神,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忽然,一位顾客把张秉贵的秤盘按住了。张秉贵不由一愣:怎么,得罪顾客了吗?只见顾客满面笑容:“老同志,您先擦擦汗!”排在后面的顾客也说:“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我们不着急!”张秉贵连声说谢谢,擦了把汗,喝了几口水。又有人说:“请您喝足了,我们多等会儿没关系!”在这样的热情关怀下,他更感到柜台上的分秒都很珍贵,也体会到只要你真诚对待顾客,顾客也会真诚地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