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偶尔限电和断电,让八月的四川异常难熬。室外高温持续在40度以上,烈日下奔跑的房产中介、外卖小哥普遍经历了中暑甚至热射;办公室不开灯、不开空调、太阳直射,让上班族进入“蒸笼”体验;更有许多居民,在拉闸断电的夜里,闷热而难以入眠。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人类显得如此弱小。不过,在无奈和心酸中,仍有许多人在努力打拼。我们采访了成都和周边城市因高温、断电而受到影响的几个普通人,以下是他们的经历(文中均为化名)。
罗文是一名房产中介,他记得,8月上旬下过一场大雨,此后气温越来越难以忍受了。
那是8月6天,他带客户去看房,一场瓢泼大雨把骑着电瓶车的他浇得透湿。之前成都已连续落了好几场雨——这也是成都夏天的特性:热上几天,随着云层变厚,一场大雨浇下来,把气温拉回一个适中的温度。那日大雨,客户又喜欢聊天,罗文真真假假地抱怨:“我们干中介的,最怕下雨,一下雨就不方便带人看房。这场雨后,要是干燥两天就好了。”
一语成谶,之后的成都,一场雨也没下过。
到8月中旬,罗文感到温度很高了。在室外跑,就像身处一个无处可逃的大蒸笼,连风都是热的。成都因为地处盆地,很容易闷热。要在往年,老人们预测天气,只要闷得差不多,就有预感会降雨,误差不超过半天。可是今年,闷热持续,雨却一直没下。
等逼近下旬,情况更加恶劣。持续高温加上长期在外跑单,罗文和他的同事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中暑、皮肤晒伤。带人出去看完房,回到店里,大家都会头晕、想吐。有一天,罗文和客户约了下午三点去看房。他一直在小区门口等待,到三点半,仍然不见人来。他给客户打电话,对方不接;微信询问,不回。他只好到小区里的树荫下坐着等。往常阴凉的树荫,现在变得闷热不堪,20分钟不到,衣服已被汗水浸湿。客户一直不回复,他又不便走,硬生生又等了一个小时。再打电话过去,却发现被拉黑了。同事帮忙打通电话后,他才得知,对方已经租好了房子。
这种事平时很常见,但那天在40多度的高温下等了一个小时,罗文真有些崩溃。汗湿的衣服、不被尊重的情绪,让他生理兼心理失衡。回去后就头晕想吐,应该是中暑了,他连喝了好几瓶藿香正气液才缓过来。第二天,身体并没完全恢复,但他还得去上班,继续在高温下奔跑。当然,此后他会随身带上藿香正气液,察觉到有点发晕就喝一瓶,以防不测。
罗文在户外也见到不少中暑严重的人。一次等红绿灯时,他看到一位外卖员趴在电动车上,整个人晒得皮肤发红,一直叹气。旁边的人问他怎么了,他说头晕,晕得想要炸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呻吟得让人心碎。罗文怀疑是热射之类的病,他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去医院,但也不便劝说。大热天还继续在外跑的人,都有业绩压力。外卖员是送单数,而他们中介则是约看的单数。
23日晚上,公司领导还在微信群里发火:为什么当天的约看只有两个?这是质疑他们没有认真工作。但这样的高温天气,谁愿意出来看房子?没有人敢顶撞领导,但也没人对这种指责心服口服,工作群陷入沉默。几个“底层中介”(罗文自称)拉了个新群私聊,诉说高温天气,诉说考核的不合理,也说高温下连客户情绪都开始失衡。炎热天气和业绩考核的双重压力,让他们内心越来越躁动,逼近情绪爆发的极限。
比高温更可怕的还有停电。快到下旬,罗文常去吃饭的一家商场开始限电,不开空调,只有生活用电。他们在地下一层的美食街吃饭,热食都是在小摊车上现做,煮面、蒸饭的热气充斥着整个空间,热得像一个火炉。有一家专做中式快餐的店,原本有好几个锅,为了避免温度太高,只好用一口锅工作。做餐的、吃饭的,全都大汗淋漓,就像一个桑拿房。
坐地铁回家,他发现地铁的灯基本都关了,黑黢黢的,人们戏称为“幽灵地铁”。地铁的过道里也坐满老人,有些人是因为家里正在断电(通常是三环以外的住户),有些人则是心疼家里的电费。在这种高温天气,大部分人家里都是24小时空调不停,一户一天的用电差不多要20元,一个月就是600元。对成都当地的很多老人而言,这笔钱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所以宁愿到地铁里寻求一点点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