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牡走过的地方
书名:
问道三江源 作者:文扎
字数:106151
珠牡出生于长江源嘉洛草原的“十全福地”,她是嘉洛氏族的一位传奇女子,《格萨尔》史诗中的女主人公。她的歌喉和舞姿也同样出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词曲和舞蹈。父亲名叫嘉洛·丹巴坚赞,是《格萨尔》史诗中著名的富贵三人之一,拥有“嘉洛七宝”等财富。母亲是来自水族世界的出水芙蓉,芳名龙女玛雅泽丹。她的哥哥叫嘉洛·吉布珠嘉,是岭国的英俊三男之一;弟弟是战胜治格武器国王的克星、嘉洛公子南琼玉达,据说他是玉树·阿加宫保王的爷爷。
一
嘉洛·森姜珠牡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色女子,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玩转世间乾坤,拥有无法掩藏的来自天国的仙姿舞步。
“珠牡”是藏族绝色女子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千年独秀的美丽词汇。她的出生震惊了世间万物,颠倒了四时节气。相传她出生在公元1000年前的藏历木羊新年初三,整个大地还是万里冰封、雪花飘舞的时节。当这位女子降生人间时,那千年雪山之巅舞动了稀世罕见的雪狮,沉默已久的雷声响彻云霄,带着花香的雨点浸润着大地,一条缤纷的彩虹跨过冰封的聂恰河,美丽的姜钻花静静地舒张开它的花瓣,一只翱翔于万里高天的雄鹰轻轻降落在帐篷的天窗前,布谷鸟放开歌喉唱起了吉祥的颂词,迎接细雨润润的春色,花枝招展的蝴蝶争先恐后地要飞落于这朵人间奇葩。仙乐声声,奇香满屋。
她一生下来便受到世间的立体式欢迎。父母为了纪念这个轰轰烈烈的隆重而传奇的诞生仪式,就为她取名“森姜珠牡”。“森”是舞动绿鬃的狮子,“姜”是美丽绝伦的姜钻花,“珠”是威震天下的青龙,“牡”是阴柔至美的女性。这名字藏龙卧虎,大有乾坤。她一出场就已经注定了无法平凡的人生,一部壮阔而伟大的史诗早已铺展在她的前方,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百灵鸟般的妙音就响彻《格萨尔》史诗的天空。
二
嘉洛草原曾经是一种美的象征,这里到处传扬着珠牡的故事。那些看起来十分平凡的山水间,却留下了珠牡梳洗打扮的身影,留下了珠牡勤劳务牧的足迹,留下了她的仙姿舞步,那妙若仙乐的歌声仿佛至今还回荡在大山深壑间。
现今,治多县政府的驻地曾是《格萨尔》史诗启幕演绎的重要场地之一。它曾经承载过一位千古传扬的美人。这里的山水记住了那迷人的倩影,那款款而行的步履曾经醉倒过这里的草原。
她的一生简直就是不可触碰的艺术绝版。造化在她的身上花了如此巨大的心思,世间所有关于“美丽”的词汇都挤到一块也无法表现她的神韵。史诗中讲道,想要欣赏珠牡的背影,需要一百只羊的代价;想让珠牡的美丽面对你的眼睛,首先要赶过来一百头牦牛;而要欣赏她的仙姿舞步,就要牵过来百匹骏马的“价值”。
如此的美丽,会在人间吗?我们越试图接近珠牡的美丽时,她就越显美丽缥缈。这正如杭州的西湖,总是静静地横卧在审美的地平线上,千古游人只配在岸边漫步,无法走进它的美丽。
倒是这里的山水留下了珠牡的一些人间性和可触摸的现实性。
有一眼温泉深藏在山谷里,陶醉了千年,从未感觉到孤独的滋味—因为它曾经触摸过珠牡的柔发,曾经被珠牡捧掬在掌心,每一滴水珠都深深地记住了那不平凡的时刻。当地人称那池温泉为“珠牡洗发池”,世代受到重视。这眼温泉在离治多县城西约5公里处,来往的过客总是无法逃开它的诱惑。每次走进那条山谷,都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收获。
到“珠牡洗发池”后,眼界忽然开阔起来,尤其是夏季去那里,你会深刻领悟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意蕴。水池三面环山,谷口朝南。整个水池兀立在山谷的东坡。水池突起的周围是一圈如茵的绿草地,各种不知名的花释放出芳香,那“洗发池”被捧在绿色的草坪中央,静静地注视着风云变幻的天空。水池的正西方向摆放了许多石刻经文,除了敬献水生世界的经文外,大都是圆轮式的“六字真言”石刻版。有年代久远,不可辨认的,也有新刻的。这些石刻版排放在这里,仿佛向我们默默地昭示着曾经发生过的历史。
小时候母亲曾告诉我,谁要是能一口气绕水池跑十三圈,谁就能够在水池寻得当年珠牡留下的宝物。因为珠牡发辫上戴了许多珍珠宝石,这一汪泉水一直将宝物保存下来,它会送给那些有缘的人。尽管水池只有十几平方米,可不论怎么努力,用一口气跑完十三圈也是一道无法完成的难题。但是毕竟有一线希望,因而不会轻易放弃,更不会带着“先见之明”嗤笑祖辈的愚蠢。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大都活在希望之中,活在明天。
“珠牡洗发池”的水质柔滑,晶莹无污,用它洗脸,脸上顿生光泽,皮肤也感觉嫩滑了许多。据说还能洗去疖子等皮肤病。
水池叫“珠牡洗发池”,池中的水叫“金湖”,离湖2公里许的东南边有一泓水湖叫“银湖”。
三
“银湖”是嘉洛十全福地之一,也是嘉洛家族发家致富的发祥地。《格萨尔》史诗中描述嘉洛草原的“十大景观”时,赞美此湖为“银湖浪涛”,是这片草原上颇为壮丽的景观。相传“银湖”直通龙宫,莲花生大师曾经通过此湖向人间引来了价值连城的“嘉洛七宝”。嘉洛的祖先也曾经在湖边捡到了一对洁白如玉的羊羔。他们细心看护,倍加珍视。后来就成了闻名雪域的富豪。从此那对洁白的羊羔走向了神坛,象征着蕴含财富的载体。每当要举行招财引宝的佛法仪式时,必须用酥油捏出一对白色的羊羔,准备一只绵羊的右前腿。在游牧文化覆盖的青藏地区,绵羊是财富的象征,人称绵羊为“洁白的福神”。因而那对洁白的羊羔不仅从“银湖”走向了青藏财富的神坛,而且走向了雪域人家的“聚宝箱”,走向了游牧人的财富理念。我站在岸边,望着将要干涸的“银湖”,遥想当年珠牡看到过的浪涛,遥想着当年那两只走进神坛的羊羔。我仿佛站在时间的河岸,历史如过眼云烟。过去那么遥远,遥远得无法看到那“银湖”的浪涛,遥远得整片土地都进入了神话,让一双双半信半疑的目光注视着融化成自然的历史。
“银湖”是嘉洛草原的眼睛,它看到过富甲天下的嘉洛家族,记得那传遍雪域高原的“赛马称王”。它的每滴水珠都触摸过珠牡的肌肤。“银湖”北岸那块平台上有一个盆地,形状如圆盆,质地是温泉造就的岩石,深约1米,直径2米左右,水温约30℃,相传是珠牡浸润过肌肤的浴池。20世纪90年代末,此浴池几近干涸,只在盆地底部看到偶尔冒出的气泡。2000年7月,秋吉仁波切曾亲临浴池边,用手指蘸了几滴水舔了一下,说此水非同一般,嘱咐随从弟子们倍加爱护,于是此处就成了贡萨寺院保护的圣迹之一。
也许是自然的巧合吧!那年的冬天,“珠牡浴池”居然溢出了水,三九严寒,水中绽放开金黄色的花朵,长出了其他不知名的水藻。从那年开始,浴池中每年都按时开放出黄色花朵。
原本飘荡在现实与史诗之间的浴池,经历了“严冬开花”的自然奇迹,“珠牡浴池”的上空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恍惚于自然与人文之间,中间没有什么阻碍,可以随脚步出入自然与文化之间。
四
从嘉洛驻牧地往北走过治渠乡江庆河,越过一座山又一座山,沿着通天河向西走,到了一条山谷间,当地人称此山谷为“珠牡谷”。一问便知道这里就是当年珠牡曾经涉足的又一美丽传说。山谷坐西向东,北边的通天河仿佛就是那流过岁月的时间之河,向着东方不可知的领域流去,在它的岸边唯一搁浅的历史就是珠牡曾经踏足的这条山谷。
这里有三块树立的长条石片,世称“珠牡石碑”。相传珠牡曾经在这里纺线编织。那三块高约一米的石条可以为此作证。三块条状石片是纺线用的桩子,自从珠牡让它立起来之后,就那样孤独地站立了千年,满身浸透着历史的沉默和沧桑。越过这些被山水深深记住的历史,珠牡的形象在原有的美貌上,仿佛增添了真实的血肉。一个勤俭持家,心灵手巧的藏家少女飘然来到你的眼前。美丽与勤劳一旦聚合到一起,就是雪域女性的经典形象。至于善良,那几乎是雪域女性的本性,她们的血脉连着观世音的慈悲,她们发出的第一个声音里就隐含着“六字真言”的元音。
“珠牡谷”的三块石碑在不经意间树立于此,本无流芳百世的妄想,却屹立千年不倒,虽然没有人工雕刻的碑文,但是她的后代却永远读着那段无字的碑文。那文笔挥洒自如,龙飞凤舞。一会儿如大江东去,一会儿又仿佛狂风骤雨,最后收笔处却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睁大眼睛细究时,这原来是珠牡当年踏出的舞步。在青草地上,唯独那珠牡踏过的地方居然以不同的草色勾勒出优美的线条来,视线随着踏过的线路移动,一会儿看到一条龙,一会儿拐出一条河,一会儿勾出一个圆、一朵祥云、一幅太极图、一只翩跹的蝴蝶……来自天界的仙姿舞步,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踏出了如此迷人的线条,那舞醉草原的长袖仿佛就在眼前飘扬,闪转腾挪的轻巧舞步,在拨动心灵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