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

工人的代表大会

书名: 延安1938 作者:王纪刚 字数:148839

  会场设在延安城内大礼堂。在那高耸的钟楼上悬着“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几个字。会场内外,挂着由全国各地送来的祝词,大约有一百幅光景。

  1938年4月16日,古城延安阳光和煦,春暖花开。延安城内的每个角落,布满了醒目的标语和旗帜——边区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就要开幕了!

  4月17日,是大会开幕的日子。

  三天后出版的延安《新中华报》翔实地描述了大会开幕的盛况:

  ……会场设在延安城内大礼堂。在那高耸的钟楼上悬着“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几个字。会场内外,挂着由全国各地送来的祝词,大约有一百幅光景,在这里我们只能选录一小部分,以示全国各界对大会暨边区工人运动认识的一斑:“团结抗战”(中共中央赠),“动员劳工参加抗战”(中国国民党肤施县党部赠),“抗战砥柱”(八十六师师长高双成赠),“公众呼声”(西京服装工会赠),“普及并统一工人组织坚持抗战到底”(边区政府赠),“劳工神圣”(军政部防疫大队赠),“民族解放的生力军”(香港海员工会赠),“抗日先锋”(同蒲铁路总工会赠)。除了各式各样的祝词以外,在讲台前还挂着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领袖们——列宁,孙中山,斯大林,蒋委员长,毛泽东,朱德等的像。把一个简陋的会场,布置得异常堂皇,庄严。[1]

  《新中华报》报道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开幕

  陕甘宁边区农具厂的工人在化铁翻砂

  事实上,这次会议已经筹备了很久。只是因为边区抗战形势紧张,同时也为了使筹备工作更为完善,才在这一天正式召开了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宣言》中,对工人代表大会筹备召开的目的进行了说明:

  边区是全国抗战根据地之一,是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之一。同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强盗第二期侵略计划中所要夺取的目标之一。目前日寇进攻边区的计划虽然因为全国各战线抗战的胜利,八路军以及其他部队坚持华北的游击战争,全边区军民的紧急动员和坚决抗战,遭受了打击,不能实现,但日寇进攻边区的计划,和它要吞灭全中国的计划,同样是不会放弃的,除非我们把它赶出中国去。因此大会号召全边区工友,继续并加强抗战紧急动员工作,坚决保卫边区,保卫我们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所居住的安乐家乡。[2]

  也因此,一个团结广大工人并组织工人开展抗战救国运动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大会是在下午两点开始的,一阵热闹的爆竹声中,隆重而热烈的开幕式揭开了序幕。[3]

  参会代表和嘉宾有三百多人。会议代表226人,不但边区各县各区均推选代表参加,香港海员工会、码头工会、粤汉铁路、同蒲铁路、郑州豫丰纱厂工人生活维持会等工人团体的代表也来参加。[4]

  大会主席管瑞才宣布开会后,由边区总工会的毛齐华报告大会筹备经过,并通过了大会组织条例及议事日程。根据议事日程,预定大会日期为7天,提交大会讨论的议题涵盖了目前形势、工人在抗战期间的任务、普及和统一全国工人运动,以及边区工人的任务等。其次,大会根据组织条例,通过了名誉主席团和17人的大会主席团,推举毛齐华为起草委员会主任,郑义为宣传委员会主任,管瑞才为审查委员会主任,刘程云为秘书处主任。李富春、杨松、曹力如、成仿吾,以及国民党肤施县党部代表、边区妇联代表、马来亚华侨代表、香港海员工会代表等分别发表了演说。最后由工人代表上台致答词。

  大会还收到了许多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贺电与信件,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及其所率领的一部分指战员从石家庄送来的一封贺电。贺电写道:

  我们已经占领了河北省的石门,我们用这一抗战的新胜利来庆祝你们的大会成功![5]

  全体代表当即热烈鼓掌起来!在长时间的鼓掌之后,主席团提议,请全体代表起立,静默三分钟,向上海及其他被敌人占领区域里的被害工友志哀!

  当天的大会还通过了致全世界工人、全国工人抗敌总会、第八路军全体将士等7个通电。会议散场时,红霞正照耀着延安城内高耸的钟楼,欢乐的气氛继续包围着参会代表。每个代表的嘴里还哼着愉快的歌调:

  我们的生活好似一朵鲜花,

  在民主政府的滋润下……

  我们要发展全国的民主,

  让鲜花开遍了中华。

  ……生活好像一支奔流,

  在全国抗战的浪潮里……

  我们要坚持全国的抗战到胜利的明天……[6]

  大会第二天,由中共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报告目前抗战形势,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战中的任务,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战中的活跃与动员、普及与统一,职工运动及在各国不同区域的工人运动等问题。第三日分组讨论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及大会讨论并做结论。第四日由毛齐华报告目前边区抗战形势与总的任务,边区工人在工会领导下对抗战工作的总结与检讨,以及今后的任务。当天晚上还举行了晚会,晚会上,毛泽东为代表们做了依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演讲。第五日先后采取分组和大会讨论的方式,讨论毛齐华所做的工作报告。第六日讨论了大会决议,讨论通过了总工会、农业工会、手工业工会组织章程以及各地代表的提案。第七日上午选举总工会的执行委员会,下午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大会于23日正式闭幕。[7]

  1938年4月25日,《新中华报》第3版介绍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的成就

  大会通过了边区总工会、农业工会、手工业工会的章程,通过了抗战时期边区总工会工作纲领及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大会同时还通过了边区总工会正式加入中国工人抗敌总会及各地代表所提出的许多重要议案。最后,民主选举了执行委员37人,候补执行委员9人。4月24日,第一次执委会召开,推选毛齐华、管瑞才、郑义、刘程云、刘子载、高长久、李子厚、白文生、张如洲为常务委员,并推定毛齐华、管瑞才为正副主任。边区总工会由此正式建立。[8]

  在4月23日的闭幕会上,还发表了大会宣言。宣言指出,全边区各级工会在保卫边区争取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的总的任务之下,必须努力实现下列工作:

  一、广泛地发动工人参加自卫军,组织游击队,训练边区工人军事知识和技能,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动员全边区工人积极参加政府及抗日军队的一切抗日工作,并选举积极的工人干部送交政府及抗日军队分配工作,一边上下一致地协同动作击退日寇。

  三、领导农业工人并协助农民改善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协助农民组织与武装。提高农民的民族意识与抗战积极性。

  四、动员工人积极进行肃清汉奸,巩固后方。

  五、提高工人劳动热忱,改良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积极参加边区战时经济建设,发展国防工业。

  六、广泛开展边区工人生产合作运动。

  七、实施国际的职工教育,普及抗战知识,提高边区工人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消灭文盲。

  八、改良边区工人生活,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组织和安插因战事失业的工人参加抗战工作。

  九、关于劳资争议,工会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之合理地解决,俾能集中力量共同抗日。

  十、普遍地建立和健全工会的组织,吸收边区全体工人参加工会,发展工会,主张提拔和培养干部,使之积极参加工会工作,使边区工会成为全国工人统一组织的一个坚强的专门部分。[9]

  延安兵工厂工人在生产

  宣言最后表示相信,只要中国工人团结起来,只要全中国人民团结统一起来,中国的抗战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一定会迅速实现。大会同时相信,只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一天天地巩固和扩大,世界的和平民主与文明就一天天更有保障,国际法西斯强盗就会很快地滚出世界以外去,全世界人类的光明日子就会迅速地到来。

  《新中华报》在总结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的意义时指出:这次大会,不但对于目前的抗战紧急动员,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全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巩固与扩大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尤其是对于普及与统一全国工人运动,具有促进与推动的作用。[10]

  与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相关的,还有一段文坛佳话。

  时任陕甘宁边区文协负责人、著名诗人柯仲平1938年五一节前夜创作完成了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反映抗战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边区群众的斗争故事。作者在题记中写道:

  这是在边区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听来的故事,后来,把这故事详细告诉我的,是工人代表林光辉同志。

  这诗写后,曾得到一位同志的最崇高的鼓励。我除深致感谢外,以后必然是更加努力的。

  我们的文艺方向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这方向统一着我们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我们正往这方向前进。

  这诗,可以用民间的歌调唱。

  我愿将此诗献给我们边区的自卫军。同时也愿献给各地自卫军。[11]

  柯仲平这里所说的“一位同志”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是在一次晚会上听到柯仲平诵读的这首诗作。由于诗歌太长,又是冬天,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走掉了,毛泽东则坚持听到了最后,后来还要来诗稿,并批下8个字:此诗甚好,赶快发表。

  很快,《边区自卫军》这首长诗就在中共中央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第41、42期上全文刊载。

  注解:

  [1]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开幕,《新中华报》,1938年4月20日,第2版。

  [2]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宣言,《新中华报》,1938年4月25日,第3版。

  [3] [5]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开幕,《新中华报》,1938年4月20日,第2版。

  [4]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经过,《新中华报》,1938年4月25日,第3版。

  [6]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开幕,《新中华报》,1938年4月20日,第2版。

  [7]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经过,《新中华报》,1938年4月25日,第3版。

  [8] 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的成就,《新中华报》,1938年4月25日,第3版。

  [9]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宣言,《新中华报》,1938年4月25日,第3—4版。

  [10]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经过,《新中华报》,1938年4月25日,第3版。

  [11] 柯仲平:边区自卫军,《解放》周刊,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