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

三、毛主席的好孩子

书名: 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王杰 作者:汪林 字数:130063

  又一个秋天来到了。

  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玉米、饱满的大豆登场了。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丰收景象啊!华烟村的村民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意挂在脸上。这时,一个更大的喜讯从北京传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欢呼的巨浪,席卷神州大地;千歌万曲,献给伟大的共产党;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对共产党和人民领袖的无限敬仰……

  王廉堂认为,少年王杰只有学好了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报效伟大的祖国,建设美好的家园,他把小王杰送到了县城的城关完小读小学,王杰也不负伯父的期望,从小学阶段的学习就十分刻苦,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

  王杰不仅自己学习好,还耐心地帮助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补习功课,同时特别热心公益活动。

  入学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他就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1952年春天,学校组织小学生到万福河植树。王杰和同学们扛着铁锹,提着水桶,抬着树苗,唱着歌曲,爬上高高的河堤。

  王杰站在高高的河堤上,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大堤的一边是绿油油的麦苗,如碧波荡漾;大堤的另一边是宽广的万福河,清澈的河水流向远方……

  王杰挥动铁锹挖着树坑,挖了一个又一个。当老师让同学们休息时,王杰又提起水桶到万福河里去提水,一桶又一桶,汗水湿透了衣衫,鞋上也沾满了泥水。一个上午的时间,他们就栽种了数百株白杨和柳树,王杰用袖子抹去脸上的汗水,望着新栽的小树苗,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滔滔万福河,今天终于为人民造福了!

  学校的老师们很喜欢王杰,他不仅聪明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还是个可塑性很强的孩子。

  学习之余,王杰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特别吸引他的是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和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书。

  刘胡兰是山西文水县人。1947年1月12日,军阀阎锡山的队伍突袭刘胡兰的村子,由于叛徒出卖,刘胡兰不幸被捕。敌人见她年纪小想收买她,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元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残暴的敌人,当着她和乡亲们的面,側死了被捕的六位民兵。敌人指着血淋淋的側刀说:“不说,也钢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就义在敌人的钢刀之下。毛泽东同志为她亲笔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挽词。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少年王杰的心,刘胡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深深地铭刻在王杰的脑海里……

  王杰祟敬英雄,热爱英雄,也幻想着自己能成为英雄豪杰。他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将自己的学名“王遵明”改为“王杰”,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此铭刻在新中国的历史画卷上。

  这年,抗美援朝已进行到第三个年头,金乡的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了志愿军。王杰看着比自己大几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身戎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朝鲜战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家卫国,羡慕不已。

  他找到村长王恩地,要求参军,做一名保家卫国的英雄战士。

  王恩地拍着王杰的肩膀,笑呵呵地说:“王杰啊,虽然这几年你的个头长高了不少,可你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啊!”

  王杰认真地说:“保家卫国,还分年龄大小?人家刘胡兰为革命牺牲的时候才十五岁呐!”

  王恩地于是开导王杰说:“保家卫国不一定非上前线,不一定非要牺牲。你在学校认真学习,为集体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照样是支援前线啊

  王杰觉得王恩地的话有道理,点点头,急切地说:“五爷爷,你快分配给我任务吧!”

  王恩地想了想,说:“目前,国家正开展’扫除文盲’的运动,你是学生娃识字多,就教咱村几个带孩子的妇女学文化吧。”

  王杰开始有点不情愿,但想到当“扫盲”的小先生,也是支持前线,便愉快地答应下来。

  从此,王杰又多了一项新任务,每天放了学,都要赶到几位带孩子的大娘、大婶家中,教她们识字,有时遇上小孩哭闹,王杰还要帮着蟀子;有时虹大娘大婶做饭,他就帮着烧火。就是这样,经过王杰耐心、细致的教学,半年多工夫,这几位妇女都能读信写信了。开始,她们觉得女人家识字有啥用,如今方知识字的大用场T,于是对王杰这位小先生格外看重。每当王杰放学时,她们都要到村口去迎接……

  城关完小位于县城中心的星湖畔,秀丽的风景,悠久的文化历史都浓缩在这片水域之间,湖中小岛上的文渊阁、魁星楼,岸边的文峰塔,是这片土地上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11岁的王杰每天都要步行十多里准时到学校上课,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他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他的这种品质受到师生们的一致称赞。

  有天放学路上,他和同学辛庆文结伴而行,蹦蹦跳跳,有说有笑,当他俩走到西门里石碑坊时,发现路边有个信封,捡起一看,信封里装有26斤粮票和30元钱。王杰说:“咱交给老师吧,不然,失主一定会很着急的!”两人于是又跑回学校,把信封交给了教导主任渠敬业,受到学校的表扬,奖给他俩每人一支铅笔。

  这年秋里的雨水大,三天两头地下大雨。

  一天放学,王杰和同学周文福一同走出校门,王杰望望天色,让周文福等等他,说完就急忙跑回学校。

  周文福一等不见王杰出来,二等不见王杰出来,便有些着急了。他回头到学校里寻找,原来王杰正挨间教室关窗户哩。

  周文福说:“天就要下雨了,咱们快走吧。”

  王杰说:“我看着天色不好,夜里可能要刮风下雨,同学们都走了,学校里又没人,这一夜还不把咱们教室的窗户玻璃全刮破了!”

  周文福一听,王杰说得对,便和王杰一起关好门窗,才肩并肩地走出学校,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一天下午,王杰放学回家,走到北关时,翻滚的乌云挤满了县城的上空,接着大雨如注,倾盆而下。王杰和同学们都躲进城门洞子里避雨。

  这时,王杰发现一位老人拉着满满一车豆秸,艰难地在雨水中跋涉。前面是一座用两块石碑搭成的小桥,又陡又窄,老人用尽力气也没能把车子拉上桥。王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摘下书包,让同学替他拿着,冲进雨中,帮老人把地排车推过了小石桥。

  当时,中央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发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金乡人民积极响应,先后成立了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农业合作社。1954年的秋天,又掀起了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的运动。王杰对这个运动满心欢喜,积极动员全家加入高级社,虽然大人们心里还有顾虑,但在王杰的一再动员下,全家人终于接受了王杰的意见,成为华烟村第一批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家庭。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王杰的毛笔字写得好,全村的人家都来请王杰给自家写春联。王杰有求必应,——满足乡亲们的心愿。除夕的傍晚,王杰没有忘记集体的牲口饲养棚,写了“爱国爱社,,四个大字,亲自贴到饲养棚的大门上方,高兴得饲养员王遵章赞不绝口。

  春节的整个假期,王杰一直住在饲养棚里,帮着饲养员锄草,给牲口添草加料。当时农村没有机械化设备,牲口便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帮手。

  牲口是村集体的,所以各家各户都有义务上交一定数量的青草,作为牲口的饲料。这年夏天,正是收购青草最繁忙的时间,王杰利用假日,主动到饲养棚担任义务收购员。一次,王杰的叔伯二哥来交青草,王杰把手伸进草中一摸,青草里夹带着许多泥巴,这是有意偷懒耍滑嘛!因而,王杰拒绝给他过秤。二哥嘟嘟嚷嚷,抱怨王杰死心眼、太认真,对自家二哥都不给面子。

  王杰也不跟他争辩,接着为其他人过秤收购。

  二哥没法,只好把自己的青草里的泥巴清理出来,王杰才给他过秤。

  这事儿,被社员们看在眼里,都夸王杰是位“一心为公”的好少年。

  王杰在生产队里当过一段时间的记工员,王杰的四爷锄地时锄掉了一些豆苗,大家在议论时都说要扣工分(工分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计算社员劳动消耗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通常以十个工分为一个劳动日),王杰给四爷记了八分,四爷很生气。

  王杰把四爷请到一边,耐心地说:“四爷,您别生气,我不该当着大伙扣您工分。您老干活是一把好手。你想想看,记工分,队里有规定。今天扣了您老两分,以后大伙一定会说:'四爷爷那么大岁数都扣了分,干活谁还敢疏忽,说到底这还不是为了大伙多打粮食……

  四爷终于被王杰诚挚的态度说服了。

  1955年12月初冬的一天,由于连日雨水不断,华例村的街道上、地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人在上面走摇摇晃晃如同扭秧歌,稍不注意就会摔得仰面朝天。

  放学回家的途中,急忙赶路的王杰发现村东头一家房顶浓烟滚滚,燃烧的房梁发出“乒乒”的响声,王杰顾不得路滑飞奔过去,大喊着:“快救火呀!”跑进院子里,扔下书包,顺手拿起脸盆,一趟趟从林边端水救火,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可人小力单。王杰望着屋顶喷出的火舌、窗口滚出的浓烟,烟熏火燎把王杰弄得灰头土脸,全身上下都是泥水。可火势仍然凶猛,望着这场景,王杰都快急哭了。他急中生智,把脸盆当锣,一边使劲地敲,一边大声呼喊。邻居们闻讯赶来,人多力量大。你一盆我一桶,不到半小时大燈扑灭了,街坊邻居渐渐散去。

  王杰的脸在救火中被枣树刮破流出了血,脸上红一道,黑一道,有一位邻居发现了,指着王杰笑着说:“王杰,你不用化装,就可以当’包公’了。”

  大家不由得往王杰脸上看,有人问:“你的脸是怎么破的?”

  王杰喘着粗气,笑道:“我在端水时,不小心被枣树枝刮破了,我用手激,就成了大花脸。”

  华烟村邻村大孙庄,庄西头路边住着一家姓王的,王杰每天上学放学都从王家门口路过。这姓王的一家四口人:儿子在煤矿上班,村里人都叫他王老三;他和老伴、儿媳三口在家。儿媳生了一个男孩,两位老人喜得合不上嘴。王老三慌着买红糖,王大娘忙着杀老母鸡。不幸的事发生了,还没过三天,小婴儿抽搐,口吐白沫,眼往上翻,也不会哭了,可把全家人吓坏了。

  王老三跑去借了一辆小拉车,儿媳刚生了孩子不能出门,只有王大娘抱着小孙子到城里去看病。车上铺了床破被子,王大娘拿着一件大褂子顶到头上,护着小孙子,上车坐下,王老三拉车就跑。

  这天,天上的乌云如跑马,天气热得喘不过气来,王老三哪顾得天气热,恨不得一步赶到金乡城。王老三跑到了五里后的大庙南,车子一立愣王老三哎哟一声,趴倒在地。王大娘在车上焦急地问:“怎么啦?”

  王老三说:“我的腿抬不起来了,脚威了,哎哟疼死我了,我一步也不能走了。”

  王大娘在车上抱着孙子哭,嘴里唠叨着:“哎哟!我的小孙子!这可要了咱的命了!”

  王老三急得猛起,“哎哟!”又趴下去。

  这天是星期六,王杰急着回家想修修房子放放水。王杰刚刚走出城,乌云从西北压了球,天昏地暗。大风卷起的尘土迎面而来。一声巨响,大雨从天而降。王杰脱下褂子顶在头上冒雨前进,又一个闪电,又一声巨响,王杰看到了路旁停着一辆拉车,车上坐着一位老大娘,怀里还抱着小孩,头上顶着布褂子。车旁还有一位老大爷在水里坐着,在雨中淋着,抬不起头。王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王杰走到王大伯跟前问:“大伯,怎么啦?雨下得这么大,你还在雨中淋着?”

  王大伯抬起头来看了看王杰:“小同学你赶快走吧,我到城里给孩子看病,走得太急了把脚威了,真急死人了!你这么小也帮不上忙。”

  王杰说:“大伯,我行,你在这里等着,我送大娘到城里给孙子看病。”

  王杰说罢拉起车子就往城里跑去。那时的路,又是水又是泥,王杰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汗水雨水不断地从他头上流了下来。进了北门,王杰问:“大娘,咱到哪里去看病?”

  王大娘说:“孩子,听说咱金乡县南关里有个辛老太太看妇女小孩病看得好,咱找她老人家去!”

  王杰说:“好,找俺辛伯母去!”

  王大娘说:“孩子,你也认识她?”

  王杰说:“大娘,我经常在她老人家跟前玩,听她老人家给俺讲故事,她人好,是咱省老模范,光奖章就得了七八个。”

  王杰拉着车向西门外跑去。到了城关医院雨停了。车子放在了院内,王杰从车上扶着王大娘下了车,往西小院走去。王杰走到堂屋前就喊:“辛伯母!辛伯母在吗?”辛大夫一听,是王杰的腔,就说:“我在,进来吧!”

  王大娘抱着孙子一进门,看见了辛大夫,就说:“快救救俺孙子吧!”从怀里把孙子放在了辛大夫的床上。王杰一看,婴儿嘴唇发紫口吐白沫,两只小眼已翻了上去,没黑眼珠光白眼珠啦,怪吓人的。

  辛大夫说:“你孙子得的是七天疯,你再晚来一步,谁也救不活他!”她一边说,一边拿出银针,往孩子头上、手上、脚上扎去,

  不一会儿孩子哭出了声。

  王大娘掉着眼泪说:“来看病路上遇到了大风大雨,俺老头子威了脚不能动,多亏了这位小同学把俺送来。”又去拉着王杰说:“孩子!你可是俺的救命恩人!我得磕头谢你!”

  王杰拉着王大娘说:“大娘,我应该这样做,谁遇到这种情况,不这样做还算是人吗!”

  辛大夫叫王杰倒开水,拿着一包药,给婴儿灌下。婴儿睁着一双大眼睛,手脚乱蹬着,又好看了。王大娘喜得眼泪都出来了。

  辛大夫给王大娘说:“到前边交五角钱。”又对王杰说:“杰,来,你还得把人家送走,帮人帮到底,天不早了,你们快走吧

  王杰把王大娘扶上车,又拉起车子,按原路向大庙走去……

  说话间到了1957年夏秋时节,金乡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平地里积水达一尺多深。华±0村也被汹涌的洪水团团围困,那时农村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洪水浸泡久了彳艮容易倒塌。消息传到县里,县政府决定调配船只救援,但由于全县都遭了灾,救援的船只一时还调拨不过来。怎么办?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焦急地等待着,又担心自己的房子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在这危难时刻,小王杰想了一个办法,他让父亲卸下自家的门板,用几根木棍捆扎起来,便成了一个木筏。王杰和几位同学撑着自制的木筏,把老人、妇女和孩子,以及一些贵重物品,一趟趟送上万福河大堤。

  大家见这个土办法很有效,于是纷纷效仿起来,一个个土筏子载着村民们生的希望,抵达安全的地方。

  由于木筏子十分简陋,加上捆扎时也不讲究,一次在运送村民的半道上,捆扎木筏子的木棍不小心卡进树杈里,王杰用撑筏子的木板使劲顶住树杈,但就是推不出来。筏子上的老人和孩子开始惊恐起来,王杰见状,“扑通“一声跳进水里,用力把木筏子推了出来。

  木筏子顺利地抵达大堤,老人和孩子平安上了岸,一位老大娘心疼地抚摸着满身泥水的王杰,真诚地说:“真不愧是毛主席的好孩子啊!”这句在今天听来很普通的话语,在当时可是对王杰这位好少年的最高褒奖啊!

  县里派的船只来了,并立即投入到救助村民的行动中,大家终于松了口气。

  这时,王杰想到了村里的仓库还在洪水的包围中,便立即撑着木筏赶了过去,他帮着仓库管理员把集体财产搬到木筏上,又一趟趟地运送。

  当全村人和集体的财产都安全地安置在大堤之后,已疲惫不堪的王杰一腱蹲在大堤上,望着湍急的洪水发呆。突然,他的耳边传来一阵马的嘶叫声,他不由得精神一振,牲口棚里还有一匹枣红马没有牵出来哩。王杰不顾一切地又撑起木筏向牲口棚划去。

  眼前的牲口棚已摇摇欲坠,王杰顾不得那么多立马钻进牲口棚,解开缰绳,将枣红马牵了出来。就在这时,马棚被泡塌了,支撑马棚的木料冲撞着王杰的木筏急速地向下游漂去……

  王杰飞身骑到马背上,十分通灵性的枣红马一会儿浮水一会儿瞠水,向大堤奔去。

  突然,枣红马陷进了深深的路沟,不仅淹没了马的全身,骑在马背上的王杰也被大水淹没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毫无准备的王杰呛了几口水。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枣红马一声长嘶,猛然跃将起来,驮着王杰奔向堤岸……

  王杰由于劳累过度从马背上摔下来,昏了过去。

  饲养员王遵章急忙把王杰揽在怀里,又是捶背、揪耳朵,又是扒下控水,不一会儿,王杰苏醒过来。王遵章心疼地说:“这孩子属’马’,命大。他救了马,马也救了他!”

  洪水退却后,金乡县政府确定要根治县域内的河道,疏浚淤塞河段,打通断头河。华地村的劳力被安排到城北开挖五级河。当时挖河工程没有机械,主要靠人力,肩挑人抬,不仅进度慢,还十分消耗体力。王杰也参加了挖河,眼前的景象让他十分着急,劳动间隙,他开动脑筋,想法支招。他设想了一种小推车,底盘很矮,后边有两腿,前边有一个木轮,上边铺上木板可以装河泥。王杰的父亲和三叔按王杰的设想做了一架,推到工地上一试,效果很好,特别是车矮的好处是,装车的人不费力,推车爬坡也快。参加挖河的各大队一看,这个小车好!立即通知木工组连夜加工,送往工地,加快了进度。大伙给这种车子起名叫“爬山虎”,王杰自然成了人人称赞的“小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