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则情满山川诗满怀
书名:
心语与谁 作者:陈平军
字数:90925
——读陈平军的散文诗
胡坪
我和陈平军相识于求学师范时。那时正涌动着崇尚文学之风和文化思潮,我们在报刊上相遇而“认识”。后来才得知,他出身贫苦,青少年时期承受过不少的艰辛和困厄,但他并没有因为苦难而消沉和愤懑,反倒更加勤勉和求索,以诗意的美好加倍感恩生活和生命,最终实现了梦想,构筑了自己的精神领地。特别是在忙碌而琐碎的工作生活中他执着地坚守,短时间内就出版了《边走边唱》和《好好爱我》两本诗文集。其中很多都首发在《诗刊》《星星》《散文诗》等核心期刊上,还有些作品获得了国家和省、市大奖,尤其是散文诗《过阳关》,还入选了《中国散文诗人2013卷》。这是对一个散文诗作者莫大的褒奖和肯定。时代潮流汹涌,大浪淘尽,他始终迎风而立,且歌且吟,边走边唱,成就了文学,成就了丰盈灵魂,成就了诗意栖居。
陈平军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诗歌,抑或散文诗,突出的都是爱和情。那爱是至深的,能够情满山川;那情是透明的,足以融冰释怀。选在《好好爱我》这本散文诗集中的八篇散文诗,都是作者不同时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作者散文诗的整体面貌和风格,既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人生际遇和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不同时期对散文诗的把握和追求,可谓是最珍贵的生命收藏、最美丽的青春抒写和存在姿态,也是散文诗创作的一个小结。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浓郁的情感流淌。浓郁的情感是陈平军散文诗的一个突出特质,而且这情感明显指向了爱、温暖和美感。在《山村写怀》和《一缕炊烟》里表现为对故土亲情的抒写。这情感如不是深深的爱,如不是将自己儿时的脚丫子深深插进过泥土,是不可能激发出来的。岁月无情,天催人老,但作者依然能看到“红蜻蜓、蓝蜻蜓在树梢上摇着乡情”,读懂“鱼儿在河湾咬着阳光的祥和”;嗅得“随晚炊的烟岚飘起的日子的清香”。尤其是“炊烟站在家园最高的地方,俯视一切,看水桶立足灶前,溢满乡村的温馨,水桶勒紧裤带,岁岁年年年年月月在村头那口老井里洗心革面。”这样的句子已经把对敦厚而绵长的乡情乡愁融入骨髓和血液,而母亲和乡村的形象逐渐高大了起来,美丽了纯粹的乡村。如果说爱是信念、爱是能力、爱是艺术的话,那么由爱生发出来的情感,就应该是品质。陈平军就是在深厚的对生命和生活的爱恋之中,练达了自己特有的情感品质。面对乡情,他在《山村写怀》中写道:“日子在我们的呼吸声中悄然滑落,而浓郁芬芳的乡情依然悠远,绵长。”面对亲情,他在《一缕炊烟》中写道:“世界上再没有哪一条道路比炊烟更加亲切传神,漂泊的游子无论从哪里出发,走上哪一条都可以走回家乡,苍山落暮中叩响任何一扇柴扉,开门的都是我们的母亲。”面对爱情,他在《霜雪点点》中写道:“在你想我的日子,飘雪的屋檐是不是我们的诗歌,这点点霜雪是不是最亲密的韵脚?”就连寄寓理性思考的诗句,也都充满了摇曳多姿的情愫,如:“半滴烛泪从信念的高度,从孩子的期盼的眼神中流向备课本,流向我的笔下,流进学生的心灵。”尤其是2013年6月在《星星》诗刊上发表的一组颇有历史文化感的作品《行走内蒙古》,依然能将残垣断壁的历史碎片和支离破碎的陈年旧事,很好地糅合在自己顺畅的情感流里。《夜宿经棚》中由此及彼对爱的祈愿,《过阳关》中久久的守望和深沉的喟叹,都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作者的抒情在浓郁饱满的同时,又做到了不滥不矫,保持了合适的抒情温度和高度,亦情亦理,晓畅自然。
二、清新的意象画面。作者的散文诗很少有空洞的说理,也少有无物的纯抒情,而更多的是在叙述和描写中用意象勾勒画面,营造场景,创设情境,让情感和思想的河流在图画中流淌、浸润。“山雨欲来”和“水到渠成”应该是作者散文诗情感铺设和表达的效果。在《山村写怀》中,开头就是:“清新的田野风吹拂着我的头发,像母亲温情的手梳理着我的思绪。风中有我苦命的母亲眺望着我的身影。”这两句叠加一起后就构成了一幅图画:“苦命的母亲在田野的风中用温情梳理我的思绪和头发。”这些意象看似没特别的新奇,但巧妙组合构成了朴素而深情的乡村画面,热爱乡村依恋母亲等情感自然流露。而在《背对窗帘》中,他写道:“秋风中,一支支熟稔的歌子如细雨漫游,已在我们的心中翻出层层新意,层层深意。秋雨中逐渐焦灼憔悴而比黄花瘦的影子是你是我还是谁?”作者勾画了一幅背对窗帘面对秋风秋雨时浮现憔悴身影的画面。这情不浓不淡,这情不深不浅,但又情何以堪?作者当过乡村教师,《烛夜备课》和《在乡下教书》成了他多年的生活常态。但他正是选取了这样的意象和组合,通过一幅幅难忘的图画,将这段生活写成了散文诗,还写得情真意切、大气磅礴,把乡村教师平凡琐碎和铁肩道义鲜活地表现了出来。比如:“我端庄地走在校园里,深深地知道自己是在把汉字、粉笔混合在一起,将一个叫忠诚的词,用血液煮沸,端给孩子们饮用,祈愿汉字在他们心中孕育发芽,长出一片欲望的叶子,像山坡青草一样郁郁着校园,像缤纷的花朵芬芳着纯净的花坛。”这既是课堂再现,又是精彩图画,更是对教师的诗的礼赞。意象的选取与组合构成画面,叙述和抒情的跳跃造成画面的叠加,成就了散文诗的整体美感和多层次的丰富性。
三、生动的情景意境。作者亦诗亦文,最终综合诗文选择了散文诗。对散文的自由把握和诗性诗意的挖掘,为他写好散文诗奠定了基础。无论是写乡村亲情、写平凡生活,还是写心灵意绪,以及历史感悟,作者都极为注重通过意象和细节营造动人的情景美和意境美。这是散文诗的要素,也是陈平军散文诗的重要特色。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书写片段:“小鸟的巢在树枝上悠闲地坐着,望着参差不齐的炊烟发呆,就像我们时常坐在家门口,读变幻莫测的人间烟火,想一些永远也弄不懂的事。”(《山村写怀》)“我还要让他们用坚强长成发达的根系,来构筑全文的结构,延伸、遍布到雄鸡状的版图,用崇高与热情,融入血液,来提炼文章的题旨,像鲜花开遍山川河岳。”(《烛夜备课》)“翻飞的雁影拍打着历史的云烟。疾驰的车轮碾轧着世事的变迁。”(《过阳关》)
综观作者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从散文到诗歌,再到散文诗,始终充满了尝试和创新的探索。就在现在的散文诗创作上,也是力求不重复自己,无论题材、修辞、结构、手法和风格等,都在不断创新。清新的意象、流畅的叙事、图景的再现、意境的营造和浅显哲理等,构成了陈平军散文诗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也许是因作者淡泊而随性的个性,他的作品没有刻意仰视什么或俯视什么,也没有奇异和晦涩,都是贴着表达主题,用自己的真情和至爱去拥抱它、去歌唱它、去赞美它,深情而清澈,优美而朴实,醇厚而潇洒。作者自己认识到并说自己作品的思想性开掘做得不够,我倒要说写自己想写、写自己能写、坚持写好就是成功。作者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已经是明证,况且近期作品已经明显增添了思想的厚重和文化的意蕴!陈平军的散文诗很早就在紫阳独树一帜,现在依然是紫阳散文诗的领军人物,自然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