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书》是一部好书
书名:
心语与谁 作者:陈平军
字数:90925
边村
陈平军先生向我寄赠了他的新著《紫阳书》。这本书装帧精美,我自然喜欢。平军是陕南紫阳县的一名作家,紫阳是一方文化的沃土,在安康的文化板块上,好多文学艺术家都出自紫阳。就文学而言,我所知道的张宣强、李春平、曾德强、犁航、叶松铖等,都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作家或评论家。我没去过紫阳,但内心对那片神奇的地方充满了敬意。
《紫阳书》是一本散文诗集,陈平军先生嘱我为其写几句评语。说实话,我不会写诗,散文诗也读得很少,因此,让我来谈论散文诗这个话题,就显得有些牵强。但这本书以地名来命名,又颇为有趣,吸引着我去读,竟读出一些名堂出来。
我与陈平军先生之前并不相识,却熟悉他的名字。读了这本书,又看了一些相关简介,方知他一直在写散文诗,而且在坚持在写作中不断探索、求变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凭创作实绩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紫阳书》共四个部分,即:“紫阳书”“二重唱”“望他乡”和“家谱记”。“紫阳书”凡三十余篇,侧重于对紫阳山川风物、人文精神及乡情亲情的咏赞。如《登文笔山》《瓦房店吊脚楼》《与贫困决战》《送母亲看病》等,这些篇章虽笔调沉着、内敛,但处处释放着情感热度,也兼具思考,透露出作者对出生地的一腔赤子情怀。“二重唱”则与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地理及当代道德典范的精神气质进行互动唱和,近三十篇文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点燃诗情,不时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望他乡”二十篇为行旅之作,展现异域风光和人文风情,文字简约,但落笔成趣。“家谱记”二十篇文字,是作者在撰修家谱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追溯家族的流源繁衍,其实也是寻找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碎锅析庄》中,虽铁锅支离破碎,但家族的耕读传统、仁爱、孝义没有破碎,仍存心间,乡愁和团聚仍是家族的向往;《股肉疗夫》中妻子割下股肉更换丈夫病变部位,故事凄凉而美丽,是一阙爱的绝唱,“实际上,只要爱着,血与肉都没有界限”,我赞成作者这样的诠释;《三孝娱母》流淌着家族孝道文化的基因;《含苞稻草》《“义”保平安》展现的则是家族的忠义及家国精神。
《紫阳书》是一部好书。
从整部书来看,陈平军的散文诗旋律优美,气韵畅达,意象明朗,情感内敛而炽热。作者往往在抒写中引发哲思来壮实“筋骨”,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厚度。
难能可贵的是,《紫阳书》里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生活现场,规避了散文诗写作极易陷入“空抒情”和“自我陶醉”的流弊。作者在广阔的现实生活疆域里采撷一粒粒“珍珠”,使他的散文诗有了抒写之“根”,作品就奔涌着鲜活的气息和饱满的诗意。
(边村,真名郭明瑞,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